学校:辽宁科技学院
团队:“理想照进现实”实践团
组长:盛子芮
组员:董浩婷
指导教师:王姣月
摘要:大连地区近两年来断断续续的疫情对当地的居民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在个人卫生以及出行安全方面。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针对疫情期间的居民生活,从而发现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受限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后疫情时代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连地区 疫情 生活 调研
学校:辽宁科技学院
团队:“理想照进现实”实践团
组长:盛子芮
组员:董浩婷
指导教师:王姣月
摘要:大连地区近两年来断断续续的疫情对当地的居民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尤其是在个人卫生以及出行安全方面。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针对疫情期间的居民生活,从而发现和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受限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后疫情时代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连地区 疫情 生活 调研
图为活动开展前实践团成员合影。
(二)线下走访调查(8月13日-8月14日)
(1)8月13日,团队成员分别多次乘坐公交、轻轨、地铁、出租、网约车等方式,对大连市区多个辖区的街道、商场、火车站等进行居民及商铺店员口罩佩戴情况的调查。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街头的绝大多数商铺的店员以及店主均佩戴口罩,在商店门口设置消毒设备,如消毒液、洗手液等。部分人员密集的大型商场及电影院各个出入口均有防护措施整齐的工作人员验看出入行人的出行码,通信大数据行程码、辽事通健康码等便捷的小程序码均粘贴在附近的墙上,工作人员对出入行人的体温测量也很严格,没有出现几人共用一码,或者一人验看多人通过的情况。在团队成员试图测试当两人使用相同的之前保存好的截图能否通过时,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阻拦和劝导,态度坚定但温和,没有出现口吻强硬情绪激动的情况,在之后对过往行人进行了走访,绝大多数居民对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工作十分认可,有几名行人表示曾经发生过和工作人员出现言语冲突的情况,但是他们在事后都对其工作表示理解,当时只是由于个人原因情绪失控,才出现了双方沟通不畅的问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防疫人员沟通。
(2)8月14日,团队成员前往市中心的多个商场、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口头讲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针对居民对疫情防控知识缺乏了解的情况,我们通过防疫知识小课堂的形式进行了专项讲解,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了解疫情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出行娱乐各方面的影响,在居民中调查当前形势下,大连地区的群众对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态度。同时,我们对行人的疫苗接种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对于未接种疫苗者询问了原因。由于在2021年6月9日,大连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城市”,我们也借此向居民普及了党史中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情况,传达建设国家全面的疾病联防联控体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实的健康保障。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三)线上调研情况(8月14日-8月16日)
8月14日起,团队成员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将制作好的调查问卷进行发布。截止8月14日,团队共收集了来自大连市不同地区、135名参与者的问卷反馈信息。图为关于本次疫情,居民最担心疫情带来影响占比显示,有77.14%的居民都担心自己被感染的情况,62.86%的居民担心自己被隔离,与之相比,失业、失学、物资短缺等情况都几乎没有超过半数,在另一项调查中显示,只有8.57%的居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过抢购囤积储存物资的行为,囤积的物资也都是口罩消毒液等,这说明绝大部分居民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居民对国家政府统筹的生活物资及产品质量没有过分担忧。
图为调查中居民最担心疫情带来的影响数据构成。
五、调研结果及分析
实践团成员依据线下分组实地调研、采访和线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模式得出以下结论:
1.居民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够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大部分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2020年初在武汉流行的毒株,在团队成员提到近期在江苏等地传播的德尔塔变异株时,大多数人表示只是听说过,对其传染性缺乏根本了解。也有部分居民有轻视病毒的现象,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以“喉咙疼痛”这一症状进行举例,新冠肺炎在武汉的临床统计学比较显示:其出现“喉咙疼痛”症状的概率为0%,远低于2002年在广东流行的SARS(13-25%)及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2015年在韩国流行的MERS(21%),然而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患病症状是“发烧、咳嗽、嗓子疼”、“就像感冒似的”、“和当年的萨斯差不多”等错误看法,把本次疫情看的过分单纯,其中尤其以中老年人居多。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介绍国内的疫情现状。
部分居民表现出了对环境、食物等日常接触物品安全性的怀疑,对病毒的传染性有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例如:“新冠高温也杀不死,进口食品都不能吃”、“小孩子是高危人群,死亡率很高”、“感染新冠后果很严重,八成得死”等。
2.卫生观念陈旧、态度不端正
在大连地区,由于没有出现过大范围集中病例,部分居民除了在疫情严重阶段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外,只在出门时佩戴口罩、勤洗手,没有一套完整的疫情防护措施。在调查部分农村地区时还出现了“烧醋杀菌”“喝白酒杀菌”等偏方,对于消毒缺乏根本认识。对于消毒用具,只知道酒精等常用的,对剩下的绝大多数医用消毒产品例如过氧乙酸、氯仿等没有很深的认识,不知道84消毒液是不能和酒精一起使用的不清楚作为日常使用的肥皂也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还有人因为害怕空气传播病毒而闭门闭户,不敢开窗,没有意识到靠窗通风的必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讲解佩戴口罩的方法及消毒品的使用。
很多居民同时表现出了对口罩的过分“神化”和依赖性,认为暴露在室外空气中时,有配戴口罩就是做了防护,甚至一次佩戴多个口罩,没有意识到眼结膜等感染渠道也占据过往病例中的一部分。并且大部分居民对口罩的防护能力没有清楚认识,一味的追求防护效果好佩戴N95、kN95口罩,忽略了自身需要以及正确佩戴口罩的方式,从而产生了“戴口罩憋得慌,说话费劲”等现象,这也是我们走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未佩戴口罩者不戴口罩的原因。
在乘坐公共交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乘客在地铁及公交车上并不注重安全距离,人人相隔很近,但当我们询问在人员密集场所比如开会、看电影时是否会间隔落座,大家都表示知道要间隔作为达到安全距离,这表明很多居民对防疫还是太条框化,没有理解这些做法的最终目的,做不到将他们合适的进行转化到自己存在的场景中。
3.对疫苗安全性的过分担忧
在调查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网络上的信息错综复杂,能接触到的疫苗种类很多,网络上的很多疫苗接种宣传过于商业化,导致部分居民对疫苗的安全性及当地组织大规模集中接种的医护人员的专业性有一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自己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害怕疫苗会过敏;自身由于其他疾病正在服药期,疫苗是不是会产生不良反应;印度、美国有人打了疫苗也会得病,疫苗真的有效吗;别人接种的疫苗打两针,我打一针是不是容易被感染这几个方面,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未佩戴口罩的居民了解情况。
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居民对疫苗过分自信,认为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不会被感染,“我打了疫苗我不怕”进而出现在公共场场所不佩戴口罩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的比例比在城市城镇的比例略高。
由我们的调研报告可知,大部分居民对疫情的担心无论是感染风险还是疫苗风险主要还是集中在自身安全方面,对于大连地区的的疫情发布信息情况,71.43%的群众都认为政府及时而详尽剩下的20%认为及时而不详尽,8.57%的人觉得一般,没有人对疫情信息发布效率产生否定看法。有91.43%的人通过手机新闻推送的方式获取疫情发布信息,电视新闻、短视频平台也是很多人了解的途径,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居民都能够通过自己常用的途径获得疫情信息,几乎没有口口相传,以讹传讹的情况出现,大多数居民在面对政府媒体和“小道消息”时都很理智。
图为居民对大连地区的疫情发布情况的调查数据。
而在当前的全国大形势下,大连地区居民对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的信心程度很高,80%的居民都觉得很有信心,20%的民众觉得有信心;而当被询问今后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了解相关疾病的防控知识以及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所有居民都表示了愿意了解,其中有40%的居民甚至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可能会从事相关行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去建设祖国,为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添砖加瓦,对那些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时刻心怀一颗感恩之心。
六、解决对策与完善方向
(1)居民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够
现如今大多数青年群体在面对未知领域的知识时,往往会主动的使用百度等app对缺乏知识进行补充,也会有意无意的在浏览短视频、公众号时阅读相关文章,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文章专业性太高,很多专有名词的堆砌使文章晦涩难懂,而过于简单的描述和可爱、拟人化插图往往又会造成知识过于流于表面、幼儿化,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材料都被筛选掉了。而面对中老年人群体,手机等新媒体的途径并不能为他们所接受,而电视新闻中对疫情的探讨又不够深入,报纸的时效性又比较低,他们身边的青年人大多数时间并不在他们身边,就导致中老年群体成为盲点。
因此一些视频平台、公众号等手机随时可见的途径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防疫知识传播,尽量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要,多使用图表类和简介的文字进行说明,减少不必要的专有名词解释,电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应保留固定的栏目或者底标题栏定期、滚动播放防疫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实时更新,让居民能够定期接受符合现实的防疫知识补充。社区、居委会等中老年人比较多的机构应该定期组织防疫知识小课堂、防疫知识讲座等,为中老年群体圈子定期补充相关知识,避免中老年群体出现信息上的缺乏,不应该让这种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知识变得要靠主动搜索才能得到,应该把它置于人人“手边”,让它触手可及。
图为调查中居民获知疫情信息的途径与方式调查数据。
(2)卫生观念陈旧、态度不端正
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居民对相关信息的接受过于条框化,并不能灵活应用。建议在公交车、地铁等聚集性场所在醒目处张贴海报,宣传安全距离的重要性。司机以及乘务人员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督促的作用,对于不配合工作的乘客进行劝导、讲解。社区、居委会等可以定期组织义务消毒,让辖区的每一位成员充分体会到卫生环境是由我们每一个人创造的,从而达到推己及人,注重个人防护的目的。
对于“偏方”等落后陈旧的观念,应在原有的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长期的在部分医疗条件落后的地区通过条幅、宣传海报、传单、板报、广告等方式对“民间偏方”和所谓的“专家说”进行纠正,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3)对疫苗安全性的过分担忧
从国内外的广泛临床应用得到的数据来看,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几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保证安全的,但是没有“突破病例”的疫苗是不存在的,新冠疫苗接种之后,一定会有接种过疫苗的高危人群的感染,这是必然的,这才会有所谓的疫苗保护力这一说法。正常情况下只有极罕见的病例,也是由于长期暴露在病毒环境中,或者接触到外来的难以全部涵盖的变异毒株,我们作为日常处于低风险地区的普通民众,没有必要在当前形势下,对疫苗的安全性过分担忧。
作为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有条件大规模接种疫苗的组织也应该对部分风险个体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在接种疫苗之前就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充分掌握未接种疫苗的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行程状态;对于在机场、车站等地工作的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比普通群众更高频率的核酸检测及体温记录,对环境进行更高频率的消毒,尽量从根源上杜绝病毒的传入。
图为在火车站对未佩戴口罩情况的调查。
七、总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越是处于紧要的关头,越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与病毒展开决战,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理想照进现实”实践团调研活动虽然已结束,但社会实践的结束并不是每一位团队成员为疫情防控事业贡献力量的结束,我们会不断努力学习,通过我们大学生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响应国家号召,坚决抗击疫情,我们在路上!
参考文献: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