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双奇、代文双、鄢景森、潘宁宁、艾丽梅、刘明辉、王泽青
成果完成单位: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代码:08
实践检验年限 :4年
获奖等级:三等奖
1、成果介绍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地方化工产业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抓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关键,探索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切实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专业实验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工程训练、创新训练为主线,建立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该成果是对辽宁科技学院能源化工、应用化学等化工类专业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评价与管理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2、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入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体现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新工科背景下,我院化工类专业如能源化工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等基于产业需求,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共同设计培养目标,优化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双方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图1 化工企业走访调研 图2 同类高校走访调研
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和1+X证书有机融合。坚持办学定位的区域性、专业建设的地方性、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结构,加强技能型、复合型具备职业资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管理,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节,完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教研、参加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素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3、成果的创新点
构建新工科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突出能力”的办学特色。形成“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探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新模式。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本成果于2017年在能源化工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等化工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过程中实施了推广和应用,实施效果良好。教学成果可以为化工类其他专业提供参考与借鉴,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教育教学水平获得整体提高。项目组成员主持和参与省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出版教材1部。获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
图3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图4 授权发明专利
专业建设成效。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构建能源化工和应用化学等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图5 专业培养方案论证研讨 图6 课程教学大纲研讨
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工程应用能力平台课《化工设计》和《精细化工工艺》课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基础化学实验》课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在思政教学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能源化学过程概论》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0多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6项,发表多篇论文,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教学成果受益面广,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图7 化工原理大赛获奖 图8 化工设计大赛获奖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应用化学专业和能源化工专业所有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在线直播培训、双师双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并获得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书、1+X认证考评员证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同行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年轻专业教师赴相关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图9 化学检验员考评员 图10 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考评员